top of page

滙豐分拆將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原文刊於《信報》

摘要:香港是亞洲的國際都會,滙豐亦是紮根於香港的國際銀行,滙豐龐大的國際網絡不單能協助香港實現商貿的自由流通,亦能在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長久以來,香港面向國際,憑藉優厚的地理條件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於推動全球商業的自由流通擔當重要角色,令社會發展一直繁榮穩定。香港經濟之所以發展蓬勃,除了因為企業家精神和國際視野紮根於社會,更重要是因為香港在推動世界各地經濟體系之間緊密溝通的過程中功不可沒。香港更於進口食品和商品,出口產品和服務中一直擔任連接歐美與亞洲的重要橋樑。


滙豐是推動商貿流通的支柱


有見於近日社會上傳出要求滙豐銀行分拆其亞洲業務的呼聲,筆者感到相當不解。滙豐銀行紮根於香港,是推動商貿流通的核心支柱,更協助香港發揮自身優勢。


香港於去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位居第三,僅次於紐約和倫敦,而排名第四的上海和第六的新加坡亦一直對香港作為亞洲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虎視眈眈。


筆者認為香港能在各大排名中取得驕人成績,滙豐佔重要角色。香港是亞洲的國際都會,滙豐亦是紮根於香港的國際銀行,滙豐龐大的國際網絡不單能協助香港實現商貿的自由流通,亦能在鞏固香港國際

金融中心的地位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從經濟角度來看,業務分拆可導致規模經濟效益下降、區域成本上升、資本流動性備受限制。鑑於現時全球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港經濟亦正從疫情低谷中慢慢復甦,此時將亞洲業務分拆不利於促進香港內外貿易,對香港在全球經濟體上擁有的利益亦沒有幫助。


簡而言之,滙豐幫助全球企業在世界各地營商,而亞洲市場亦可以利用滙豐協助當地企業面向國際。


國際資金需要聯繫據點


支持滙豐分拆的人士指出,亞洲區內貿易增速遠超全球貿易。事實上,亞洲貿易很大的一部分增長是源自零件製造商,尤其電子零件。這些零件的組裝過程跨越整個亞洲,包括中國內地、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地,成品製成後大多於交付予歐美客戶。全球供應鏈證明企業需要國際性金融機構的服務,而一家國際性銀行最能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


再者,展望未來,香港有能力把握可持續金融和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但同樣,很大原因是因為它為滙豐等國際大型銀行與來自亞洲以外其他地區的國際投資者建立了優質的聯繫據點。


另外,據清華大學估計,單單內地在未來40年就需要21萬億美元才能達到淨零碳排。香港政府亦不遺餘力地推動氣候融資,搶佔市場領導地位;然而,亞洲為資金聚集地,而非來源地,在沒有其他主要融資渠道的情況下,香港邁向成為綠色金融中心的前景也許困難重重。


同樣,粵港澳三地亦正緊密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望把握機遇將大灣區打造成能媲美矽谷和東京的高科技中心,能夠推使這個宏願的成真的資金和其將衍生的交易無疑亦將會是國際性的。


「十四五」規劃明確勾劃出未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運輸和交易中心的藍圖,希望香港能夠成為接軌全球各地的金融中心,助內地帶來大量國際直接投資,提高產量和生產力。


一如以往,香港的繁榮發展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取決於企業與世界的連繫。現時太多國際大型銀行已經轉變營運策略,聚焦於幾個核心市場,分拆滙豐銀行不單是一個錯誤,更不利於香港的長遠發展。

Comments


20210929-Aerial-View.jpeg

專欄文章

​對文章的意見

​多謝您的意見!

bottom of page